7月10日,由國網江蘇電動汽車公司和國網江蘇電科院聯合研發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充電安全監測系統在南京市電動汽車極客空間江北新區站安裝運行,省內眾多電動汽車與充電場站的充電安全檢測再添利器。
去年以來,隨著“新基建”戰略提出,國內電動汽車和智能化充電設施建迎來發展新高潮。但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為能量存儲設備,在不當充電工況下可能誘發存儲能量的失控釋放,導致火災事故,嚴重影響車主和充電場站人身財產安全。據統計,電動汽車的自燃事故率約為0.9-1.2次/(萬臺·年),以我國現有電動汽車保有量計算,每年有約400-600臺電動汽車發生自燃事故。研究表明,電動汽車70%的火災事故發生在充電和充電后靜置階段,而隨著電動汽車存量越來越多和電池系統隨服役年限增加日益老化,火災事故概率將持續增加;同時,電動汽車行駛期間的放電數據獲取困難,電池系統老化評估“黑箱化”程度高,其安全評價、性能檢測、預警與防護難度巨大。
為解決電動汽車充電安全問題,國網江蘇電力基于電池系統全壽命周期材料劣化和電化學演變機理,提出僅基于充電數據分析的動力電池“半周期”評估算法,研發了電動汽車安全充電監測系統,經過近一年的實驗室功能設計和試點運行,正式于近日投放南京江北充電塔,開展工程化功能驗證。
據悉,該系統通過固定化安裝于充電樁的監測終端獲取車輛充電數據,通過云端平臺實現實時計算分析,依托電信號算法、熱特征算法、熱失控算法和電氣故障模型、設備故障模型,具備市面全型號乘用、商用電動車的充電數據監測能力,可對動力電池系統不同電芯溫差過大、溫升過快、壓差過大、通信異常等典型缺陷進行實時監測告警,并對電池可用容量進行評估預測,提出電池系統綜合評價得分、電池系統健康度、安全性、一致性等多維度指標,打造智能化、可視化的電池系統評價體系,推動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由“黑箱化”向“透明化”轉變。
后續,國網江蘇電力將進一步積極推進該系統在省內電動汽車充電站落地應用,提升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和充電站運行安全性,并依托系統評估結果為車主提供電池性能評價、安全監測、車輛駕駛、維保建議等增值服務,為踐行社會綠色出行、安全出行持續提供技術輸出。